2.心靈上的昇華
2-7-3.沒有宗教包袱的道德(三)

文:奧賣葛、奧姐姐、奧妹妹 / 校正:抽刀斷水
最後更新日期:2017年7月2日 (撰文日期:2017年2月23日)

分享文章

 

續前面兩篇:

2-7-1.沒有宗教包袱的道德(一)

2-7-2.沒有宗教包袱的道德(二)

 

事例分析

我們一開始提到的慈悲之心,這大概就是老子所述的「上德」與「上仁」了。做好事時如不是從慈悲之心出發,不但心術不正,還比真正慈悲及會開明地思考的人更有可能「好心」做壞事。

 

盲人走路

 

你看見一個盲人在路上走,你想去帶他。在帶他之前,先問自己,想帶他的想法是出自慈悲之心,還是出自自我感覺良好、怕下地獄、想積功德、想上天堂或社會的教導呢?

 

如果是出於後者,可能你就會不加思索地走前去帶他;如果是出自慈悲之心,真心為那盲人著想,想他安全,你就自然會用腦袋想一想:雖然學校有教過帶盲人是好事,但帶他真的是正確的事嗎?帶他是否真的幫到他,還是有可能會傷害他呢?這時,你可觀察一下,他看起來像迷路嗎?這會否是他每天必經之路,已經對路程比你更熟悉呢?他現在是否正走在失明人士引導徑上呢?你去帶他,會否把他帶離了他熟悉的路,反而讓他迷路呢?他周圍的環境會使他有危險嗎?他真的需要你嗎?

 

如光用想的很難得出結論,最直接的方法是上前問他:「我可以帶你嗎?」如果他說不需要,也不要生氣,幫助別人本來就僅僅只是為了幫人,不是通過幫人去滿足私慾。

 

坐輪椅的人

 

你在車上看見一個坐輪椅的人,想起聽說要讓座給行動不便的人,於是你想讓座給他。這時,除了要確認想讓座是出自慈悲之心之外,也要問自己,讓座真的是他所需要的嗎?還是可能會使他有機會受傷呢?他已有輪椅了,還需要座位嗎?車內有專給輪椅用的空間嗎?他坐在座位上,會比坐在輪椅上好嗎?車在搖晃中,要他從輪椅起來,再坐到座位上,會否有機會跌到呢?

 

幫助別人時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,而不是自己身上,經過細心思考,答案顯然易見。

 

拿柺杖的人

 

你看見一個拿柺杖的人在走路,你想去扶他。首先當然要確認這行為是出自助人之心,然後又要確認:你扶他真的能幫到他嗎?會不會不小心使他受傷呢?

 

他是拿一根柺杖還是兩根呢?如果是兩根,你要怎樣扶他?要他放下一根,讓你扶他的手嗎?這樣合理嗎?還是他繼續用兩根柺杖,你扶他的手臂呢?這樣他到底要施力在柺杖上還是在你手上呢?如施力在柺杖上,你扶他的手臂有意義嗎?如他施力在你手上,你認為你會比柺杖更穩嗎?他用手臂施力,會更易平衡嗎?幫人前,動一動腦筋,可以避免更不幸的事情發生。

 

如果他是拿一根柺杖,也許你去扶他看來是比較合理的。不過還是要想一想,他是否真的有需要呢?他走路時有看似不穩嗎?他看起來有不舒服嗎?如你貿然去扶他,他會否因不好意思浪費你的時間而走得特別快,因而更易受傷呢?他是哪裡受傷了?如你貿然扶他的手或腰,會否讓他傷得更嚴重呢?

 

不知道答案,最好就是先問一下他是否需要幫忙,別為人家帶來困擾。

 

尊重女性

 

作為男性的,在與妻子相處時,有否認為妻子一定要順從自己呢?有否認為自己一定是對呢?

 

女人要順從男人是誰說的?是聖經說的?誰說聖經一定正確呢?我們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,尤其是牽涉到別人時,都不可盲信別人的說法。聖經這樣說,我們不能就這樣做,畢竟聖經只是一本人寫的書(見「1.解決聖經疑難」全章)。

 

我們應該保持慈悲的心,並用開放的腦袋思考「女人必須順從男人」是否正確:為甚麼女人要順從男人?因為男人比較聰明嗎?誰說的?你說的嗎?爸爸說的嗎?社會說的嗎?我們不能道聽塗說。再者,為甚麼只能讓聰明的人決定一切呢?比較不聰明的人的需求就不重要嗎?還是你覺得男人是一家之主所以女人要聽自己話嗎?為何你會覺得自己是一家之主呢?因為你去賺錢嗎?那女人也有賺錢嗎?如果沒有,或賺得比較少,她有負責家事嗎?為甚麼你認為你的貢獻比較多呢?即使你的貢獻真的比較多,那又代表你就是一家之主嗎?一家之主就可以決定家裡一切嗎?貢獻少一點的人就不能有需求只能聽你的嗎?

 

當然,要尊重女性並不代表要反過來男人順從女人。不是要說要聽誰的話,而是要思考。例如在處理牽涉到整個家庭的問題時,該顧及大家的需求,不應只聽從一個人的話,可以讓每位成員都提出解決方法,大家一起討論哪個方法最好;又或會否可以多個方法一起使用呢?所有問題都該大家一起討論出合理的方法去解決,而不是由誰決定怎樣解決。

 

自己的道德不能強加別人身上

自己的道德不能強加別人身上,這必須再三強調。一來你無法確定你的道德一定對,二來你對別人不了解。闖入佛教法會迫人信耶穌、阻止同性戀人權、批鬥博愛座上的年青人就是典型的「把自己的道德強加別人身上」的例子。

 

自以為義的「正義」最危險

歷史很多嚴重的暴行,往往發生在施暴者自以為義的時候,例如基督教迫害科學家、異教徒[1]、「女巫」[2]時;又如納粹德國屠殺猶太人[6]時;又或文化大革命[7]時。這些事件的共同點是,當中施行暴行的人均以為自己在做對的事。

 

看見歷史上這些錯誤,我們必須引以為鑒,不要以為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,任何一個人,都有可能成為自以為義壓迫別人的兇手。在生活上看似不太重要的小行為,都可能因為你的價值觀的偏差而對別人造成傷害。

 

例如你有試過小時候在學校裡聯群結黨,欺負「看起來奇怪」的同學嗎?當班長或風紀時,濫用自己的權力暴力對待同學,然後覺得很正義嗎?和別人吃飯時,有以「不可浪費食物」之名強迫別人強吞吃不完的東西嗎?有試過杯葛工作很快害大家沒得賺加班費的同事嗎?有試過不斷叫有些年紀的人不要太挑趕快結婚嗎?有試過指責同性戀者不正常嗎?有試過覺得沒有生孩子的人很可憐嗎?有試過批評別人的婚禮辦得不夠豪華對不起女生嗎?有試過說女生不該「倒」追男生嗎?有試過「可憐」別人只有生女兒沒有生兒子嗎?有試過說男生不可以哭嗎?

 

以上的,都是自以為義的人把自己帶偏見的「道德」強加在別人身上的行為。當我們越覺得自己正義、正確、「為了XX好」的時候,就該越加審慎,不斷自省—我如何確定自己是對的呢?我這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嗎?到底這是我個人主觀的觀點,還是客觀的觀點呢?可以嘗試以其他觀點角度看看自己的行為嗎? 要知道假好人比真壞人更令人難堪,破壞力更強。

 

勇敢承認過錯並改正

我們必須時常自我反省,不要因為不能接受自己做錯了而不承認那是錯事,一廂情願地為自己的過錯找藉口,也不會改變做錯了,或傷害了別人的事實。只有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,才能防止更多的錯誤鑄成。即使還未能向別人承認,至少也該向自己承認,然後以後就不要作了。

 

小結

為了更具體地實行道德,本網提出一個概念、兩個條件和三個不:一個概念是「在不傷害人的情況下做最正確的事情」;要判斷「不傷害人」和「最正確的事情」,我們需要兩個條件—「慈悲的心」和「開明的腦袋」;然後再加上三不—「不盲信」、「不死守」和「不強加於別人」。做任何事情的時候,都緊記著這個「一二三」,雖不能100%肯定你會做對,但至少可把傷害人的機率大大減低。

 

聖經不是絕對真理,不但無損其中有意義的教導,反而讓我們知道真理無絕對,至使時常保持開放的腦袋,參考更多的書籍,反覆自省,不斷更正自己,尋覓更適用的道理,同時發掘我們更真實的慈悲之心,成為更善良的人。

 

分享文章


 

回目錄

伸延閱讀:

老子《道德經》

論語

猶希佛兩難.The Life of Thinking (宗教與道德)

QuilaSoup 道德倫理系列之二: 聖經非道德參考

基督信仰扭曲公義(影片)

現代人文主義的核心概念(阿姆斯特丹宣言)

[1]宗教裁判所,維基百科.web2016
[2]獵巫.維基百科.web2016

[3]從聖經看同性戀.web.2016

[4]天之道.《道德經》77章.勸學網.web.2017

[5]上德不德.《道德經》38章.web.2017

[6]The Holocaust. Wikipedia.web.2017

[7]文化大革命.維基百科.web.2017

 

 




繁體中文版 簡體中文版